春分的前一天是節分之日,通常是每年的2月3日。 在日本有撒豆趕鬼、吃惠方捲的習慣。 因為鬼滅之刃大紅的關係,這幾年的節分有很多跟鬼滅相關的結合。今天就來聊聊撒豆趕鬼,還有惠方捲背後的故事吧
●撒豆驅鬼的文化
節分撒豆驅鬼的習俗,相傳來自中國的「追儺」。漫畫『陰陽師』中,源博雅也曾帶著金色繪有四目的面具,扮演方相氏驅邪。這個習俗流入民間,有一說提到「豆子」的發音「まめ」跟「魔滅」同音,因此民間改用撒豆來驅鬼,喊著「鬼在外,福在內」。
因為在日文中「鬼」並非只是「惡」的代表,也是「力量」的象徵。有些地方流傳著鬼保護鄉里的傳說,這些地方會改成「鬼在內,福在內」。
例如金澤的富永一族,是江戶時代金澤藩主前田家的家臣。富永一族在江戶時代的時候也是喊「鬼在內」。根據《金澤古蹟志》相傳富永一族的祖先跟役小角有關係,家族的守護神是鬼神。在江戶時代,金澤發生了一場大火,富永一族的房子上面出現兩隻鬼神,揮動跟榻榻米一樣大的扇子來吹熄火災。
●招來福氣的惠方捲
節分的另一個傳統,是吃可以招來福氣的『 惠方卷 』。傳說這是起源於戰國武將,外號「佛之茂助」堀尾吉晴。但其實這也許只是『被創造的傳統』,就跟台灣的中秋烤肉一樣?!
所謂的「惠方卷」,是說在節分之日,對著今年的吉祥方位(惠方),吃下一條包有招福食材的海苔壽司捲。有一說提到,『堀尾吉晴』在出陣前,對著惠方默默吃下海苔壽司捲,因此在戰場大勝。後來堀尾吉晴被封在現在的松江市,在松江城附近販賣『堀尾卷』。
輸人不輸陣,其實關東也有另一派說法。因為海苔壽司捲的板海苔是在江戶時代才發明,一說認為德川家康發展江戶,德川家康才是惠方卷的推手。不過根據調查,惠方卷原本是流行於關西。關東沒這個習俗。
其他的說法,大概都是「大阪的商人、遊女所開始」。但是追根究柢,很有可能是70-80年代,人為創造的流行文化。就像是日本校園漫畫中情人節要送巧克力、台灣在中秋要吃烤肉、日本中秋吃麥當勞月見漢堡。
●睽違124年,特別的節分之日
2021年的節分之日在2月2日,比平常的節分之日早了一天。上一次2月2日的節分,是在鬼殺隊成員出生前的明治時代(1897年)。為什麼節分之日會不同呢?當然跟鬼殺隊消滅無慘沒有關係,而是地球公轉的原因。
相信大家都知道閏年的由來,是因為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一圈所花的時間,大概是365天又6個小時,因此西曆每四年會有一個閏年。今年節分提前,也跟公轉有關。
節分是二十四節氣的「立春」前一天。因為地球公轉的誤差,今年的立春時刻剛好落在2月3日的23:59,所以節分就被提前一天了。明年立春的時刻會進入2月4日,又會變成平常的2月3日。